返回首页

宝宝胆汁淤积性肝炎怎么办?

292 2023-12-14 10:03 admin   手机版

几乎每一个出生的宝宝都会出现黄疸。然而,除了能自行痊愈的生理性黄疸之外。还有病理性黄疸,比如胆汁淤积性肝病。此病多发生在1岁以内(包括新生儿期)的婴儿,其临床表现为肝大、黄疸、皮肤瘙痒、胆汁量少、粪便颜色变浅、尿液颜色变深及肝功能损害等。治疗较困难,是婴儿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是人体的重要消化液,其由肝细胞分泌,通过胆囊管流到胆囊内储存起来,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地方。进食后,胆囊在食物的刺激下收缩。胆囊收缩后,会把储存在胆囊内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因各种病因使胆汁的产生、分泌或在胆管系统内流动不畅,未能全部排至肠内,在肝胆内淤积,就是胆汁淤积。发生在婴儿(包括新生儿)期的,则称为婴儿胆汁淤积。胆汁淤积包括胆红素、胆汁酸盐及其他成分分泌和排泄障碍等。

而胆汁淤积性肝病,兼有胆汁淤积和肝病两方面的症状。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生成、分泌功能异常和排泄障碍,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腔,在肝内淤积,返流入血,而引起的一系列器质性损害、代谢失调和功能紊乱的肝胆系统疾病的总称。

而胆汁淤积性肝病又根据淤积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胆管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胆管性胆汁淤积又可再分成肝内胆管性胆汁淤积和肝外胆管性胆汁淤积。

也就是说,肝内胆汁淤积就是胆汁淤积在肝脏内不能排除,包括肝内胆管性胆汁淤积,还有就是肝细胞广泛损害,造成胆汁排泄受阻而淤积的肝细胞性胆汁淤积。

引发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诱因和治疗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胆汁淤积是由感染、胆道系统发育异常、遗传代谢缺陷等多种因素所致。

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因婴儿机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故手术治疗要慎重。目前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和代谢。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肠道发生了菌群失调,治疗时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纠正菌群紊乱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胆汁淤积为何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衡

人体胃肠道有一个微生态系统,其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是肠道内常见的厌氧益生菌,是改善人类微生态环境的非致病性细菌,而大肠杆菌则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如果肠腔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一旦发生改变,比如致病菌增多,产生的有毒物质也随之增多,内毒素等有毒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激活枯否细胞,会产生炎症因子损害肝脏结构,而炎症因子再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肠黏膜屏障,进一步影响肠道功能的菌群平衡。肝内胆汁淤积后胆红素及胆盐含量增高,持续刺激枯否细胞激活炎症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儿,因肠道中缺少胆汁的作用,使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致病菌繁殖增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含量减少,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又可进一步加剧胆汁淤积,二者也可形成恶性循环。

益生菌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作用

我们知道,益生菌制剂为含生理性的活菌,可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进入人体,来改善肠道黏膜表面菌群的微生物制剂。

针对这一观点,有很多的研究论文证实,益生菌在辅助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特意选取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正常益生菌群含量升高,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能改善肠道菌群微环境,调节肠道菌群[1]。

所以说,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在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能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妈咪爱活性益生菌奶粉伴侣,采用益生菌+益生元+维生素B2的营养配方,添加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乳双歧杆菌HN019和鼠李糖乳杆菌HN001菌种,两种菌株都有耐胆盐、耐酸的特性,到达肠道仍能保持高活性。

妈咪爱活性益生菌奶粉伴侣,与奶粉/营养品1+1同步食用,营养更易吸收,可以预防便秘、腹泻,维生素B2还能促进宝宝对铁的吸收。科学配方既可以调节宝宝肠道菌群、优化肠道环境,提升宝宝免疫力,又让奶粉营养更易吸收,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快快点我购买吧!

参考文献
[1]严海燕,李小芹,周方.益生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血氨、总胆汁酸、TGF-β1和TNF-α水平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2):5-7+1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