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方言中,为何西南官话能够发展的如此壮大

200 2022-05-22 13:12 聂有   手机版

说西南官话之前,先来说几句官话(即北方话、官话方言)。“官话”最早是对官方标准话的称呼,主体为北方汉语,是中国传统七大方言之一(其他六种为吴语、粤语、闽语、湘语、客语、赣语)。

官话是汉语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在北方分布以外,也同时分布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在官话下面,又可分为北方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南方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八大片。

附图,官话方言(北方话)使用者分布图

西南官话的分布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此外,邻近云南的缅甸东北部自治特区(果敢、佤邦、勐拉)等地也使用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亿,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支四川话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2亿。此外,《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成渝、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

附图,西南官话在中国的分布

西南官话的形成

有学者认为西南官话与另一种南方官话:即江淮官话同源,而西南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所以在民国时期,上江官话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的汉语大语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原移民有很大的关联,成渝片四川话与湖北话音系产生分化的年代都至少可以上溯至明朝,因而西南官话的形成年代应当更早。

蒙古人在进攻南宋的过程中,长江上游的四川等地是主要战场,因此四川本地民众死伤非常大。据《中国人口史》描述,战后原南宋四川境内只剩 20 万余户,比战前减少了 230万户。大量社会精英“避地东南”,逃离故土,整个元代四川的人口都没有得到恢复。

元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又一次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后果就是四川原来的土著没剩下多少,所以在明夏政权(红巾军的一支)和明朝产生了大规模的、由政府组织的移民行动。据《中国人口史》考证,明夏从鄂东引入的移民累计多达40万人,和当时残留的四川总人口相当。

经历明初的大迁徙和大量设置卫所,原本分布在以南京江淮一带的南方官话(所以有人认为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应归类为南方官话)扩张到西南地区。明朝为巩固对西南的统治,在边疆完全接收了元朝时期形成的土司制度,朱元璋又在这些地区周边设置了大量汉人军事卫所以及汉人移民,这些军事要点成为当地汉语传播的核心。

明朝末年和清朝的改土归流加速了西南官话的传播,改土归流成功后,原土司直辖地区吸引了大量汉人移民,从而形成大片的西南官话区域。

此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西南官话区主要在我国的南方,主要以云贵川湘鄂为中心,接近3亿人说西南官话,占汉族官话的三分之一之多。为何这么多呢?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西南官话的核心区域是四川,四川是个盆地,从秦朝开始设立蜀郡,中原地区连年征战,四川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北方和中原的人口陆陆续续迁入很多,所以蜀地的方言和北方方言相近,并且在明清时期,发生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四川的人口吸收湖广语音,形成如今独特的西南官话,和北方官话沟通没有太大的障碍。四川人口不断向周边地区迁移扩张,改土归流。虽然西南官话形成时间不长,形成于明清,但由于西南地区一直以来地多人少,除了青藏高原之外,大部分地区环境越来越适合人们的生存,迁移带来的人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数量很多,但人数太少了,比如现在的昆明人口782万了,你会发现本地人越来越少,祖籍省外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一半了,而少数民族大多处于双语状态,在西南官话的强势下,逐步被淹没了,西南官话包容性强,语速慢的情况下可以听懂80%,和上海苏杭一带日渐萎缩的吴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西南官话越来越强势,使用的人越来越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